《羊脂球》以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讲述代表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的10个人同乘一辆马车逃往一个港口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资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卑鄙自私和出卖人民的丑恶嘴脸。
羊脂球:故事的主人公,一个身份低微但有爱国心的妓女。她心地善良,在马车上,尽管那些贵族资产阶级老爷太太对她表示了轻视和侮辱,可是当他们饥饿难耐的时候,羊脂球慷慨地将自己的食物分享给他们。她还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面对普鲁士军官的无耻要求,她断然拒绝。
其他人物:包括臭名昭著的奸商鸟先生和他的太太、大资产阶级省议会议员卡雷·拉马东夫妇、省议会议员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两个修女、民主党人科尔尼代等。这些人代表了当时法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虚伪、自私、卑鄙,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出卖他人。
马车出逃:普法战争期间,鲁昂城被普鲁士军队攻占,有十个人同坐一辆马车出逃。这十个人分别是上述提到的不同身份和阶层的人。
食物分享:在马车行驶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颠簸和饥饿,车上的人纷纷向羊脂球求助。尽管他们之前对羊脂球表示了轻视和侮辱,但羊脂球还是慷慨地将自己带来的食物分享给了他们。
扣留旅店:马车来到托特镇,被普鲁士军队扣留。普鲁士军官提出要求羊脂球陪自己过夜,羊脂球断然拒绝。于是同行的一车人都被扣留了下来。
被迫就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车上的人想尽了办法、施展了种种阴谋想迫使羊脂球就范。最后还是老修女的宗教说教产生了效果,羊脂球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了自己。
再次上路:普鲁士军官的淫欲得到满足后,第二天就放行了。但车上的人非但不感激羊脂球,反而还避而远之。这一次,大家各自准备了丰富的食物,唯独羊脂球没有来得及准备。在马车继续前行的过程中,车上的人大口地嚼着自己的食物,只有羊脂球缩在车的角落里受冻挨饿。
《羊脂球》通过讲述羊脂球和其他人在马车上的遭遇,揭露了普法战争期间法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作品以羊脂球的悲惨遭遇反衬了资本主义下的丑恶肮脏的灵魂,他们虚伪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内脏和污秽的思想。作者通过对比反衬出以羊脂球为代表的社会底层人员友善、正义、爱国及勇敢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被凌辱的底层人们的同情与尊敬。同时,作品也强烈地谴责了那些逼迫别人做不道德的事,然后又用道德去指责人的资产阶级上层人士的自私与伪善。
人物塑造: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羊脂球这一形象鲜明的角色,她虽然身份低微,但心地善良、有爱国心。同时,作者也生动地描绘了其他人物的虚伪、自私和卑鄙。
情节紧凑:整个故事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者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关系设置,使得故事的发展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
语言生动:作者的语言生动、流畅,富有表现力。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氛围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