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三顾茅庐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原指东汉末年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出处:最早见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
时间:东汉末年
地点: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
主要人物: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
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带着厚礼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外出不在家,刘备留下书信,表达敬仰和渴望得到其辅佐的心情,失望而归。
不久后,刘备再次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前往隆中。
仍未见到诸葛亮,因为他又外出了。刘备留下书信,表达了更加恳切的请求,再次失望而归。
刘备选择了一个吉日,并做好了充分准备,第三次前往隆中。
到达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
刘备诚恳地向诸葛亮请教天下大事。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所感动,为刘备分析了形势,并提出了战略建议。
刘备当即决定拜诸葛亮为军师。诸葛亮决定离开隆中,为刘备出谋划策。
人才观: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和对人才的重视。
智慧与谋略:展现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和卓越才能。
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人才、尊重知识的典范,被广泛传颂。
近义词:握发吐哺、礼贤下士、三顾草庐、草庐三顾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